
Column navigation
二十世纪末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展,并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古籍印刷整理工作,发端于上 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随后我国的古籍数字化工作于80年代初起步。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之初,古籍数字化进入了高速进展的时期。计算机在资料存储、整 理、检索和行使等方面,以及网络在数据传输、资源共享等方面揭示出巨大优势。知识主要载体的中医古籍,从古至今一直是传统医学传承、创新、进展的源头活水。对中医古籍进行整理研究,是合适传统医学继续进展自身纪律与需求 的紧张方法。中医古籍整理固然难以确言其起始年代,但可以肯定的是,自中医文献大量出现后,随之而来的即是对这些文献的整理研究。如西汉成帝年间侍医李柱 国校方技,北宋嘉佑年间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正医书。中医古籍得以流传,正是得益于历代学者对古籍的赓续整理研究。 然而客观上古籍收藏地点涣散,加上年代湮远极易损坏,尤其是一些贵重的孤本、善本,图书馆基于护卫的目的,严格节制使用次数,致使大部分古籍不能被有效利 用;主观上中医古籍的整理与研究方法,从版本考证、编目、校勘、训诂到专科研究,学者们在各个工作环节上依然沿用手工功课的方式,皓首穷经将大量时间和精 力花在艰难而繁琐的爬梳、翻检劳作中,却难免博精难兼,挂一漏万。传统的古籍整理手段以及知识获得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中医学加速进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