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印刷中记实孔家故事集
古籍印刷平阴县民政局工作的孔宪福收到家乡人转来的一封关于孔氏修家谱的信时,反映却与现在大相径庭。阅信后他立刻打电话给家乡人:“别叫骗了!,这封信是孔德宏写的。当时,固然名义上有协会,不久还建树了续谱委员会,但会长孔德墉要带着两个主任孔德宏、孔德威亲自出马去做几近所有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会长和我们两个人,也没有办公地点,每天都是到宏哥家去,中午嫂子管顿饭。”孔德威说那时就是一穷二白,也没啥经验,不知道如何跟各地族人取得接洽,于是还接纳孔德墉邀集近支德字辈兄弟的老办法——写信。他们对着民国谱找线索,四处寄信。个中有一封,收件人写的是平阴县孔家集孔子山村孔氏族人收。
既然写信联络不上,孔德墉决定四处寻访。用孔德宏的话说,就是几个老头子开始了“上山下乡”的旅程。寻访中,他们没有少吃白眼与闭门羹。
2000年,获悉江苏泰兴有孔氏后人聚居,孔德宏前往寻访。到当地孔氏较有名望的人家拜访时,两人吃了闭门羹,“当时,真是门都不让进,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入谱,我们走时,还冲我们喊了句‘但我们不会健忘祖宗’。”孔德宏介绍,此次修谱、入谱接纳自愿原则,“当事人不愿意,我们也不多说什么。”
为了筹集修谱所需经费,按以往惯例,入谱每丁需交5元钱。这让很多族人怀疑这些打着修谱旗号的人是骗钱敛财之徒。“有人说你们凭什么代表孔氏修谱,还有人说我们是骗子、法轮功、搞传销……”今年春天,有人打电话到协会,一听接电话的是孔德威,惊愕道:“你还在啊,我听说你们被公安抓走了啊!?”
就在坚苦重重之时,孔德墉收到孔德成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修谱事,甚觉欣慰,并感钦佩……这封信证明孔氏宗主知晓并认可修谱,起到了“授权书”的浸染,对获得族人认同浸染巨大。
即使不被误解,寻访所需付出的积极,对年逾七旬的老人来说堪称艰巨。在江苏沛县,孔德宏与孔德威两人蹲在村口花2块钱吃了顿午饭。吃完后问老乡孔楼怎么走。老乡反问: “哪个孔楼,我们这20多个孔楼呢!”两人只好从近来的开始逐个寻访。2002年,两人在电视上看到对长清某村村支书孔繁信古迹的报道,前往寻访,该村离近来的车站有近2小时路要走,去的时候,租了一辆三轮,回来时就只能一步步地走回。“会长比我们年龄大,却比我们更有精力,有一次去东北寻访,我们两个先后病倒,但会长却坚持到了最后。”孔德威不无钦佩地说。登陆:/了解更多信息
相关资讯